知識分子的「兩庭」之外

魯曉鵬

記得幾年前在電視上看余秋雨的一個講座。講座的題目今天已經不記得了,但是他的一句話,我聽後頗有感觸。他的話的大意是:中國社會歷來只注重「兩庭] 。一個是「朝廷」,一個是「家庭」。兩庭之外,中間這一大片區域被忽視。引伸他的意思:在政府和家庭之外、之間,應當存在一個正常的公共空間、公民社會。一個公民社會,需要公民的積極參與 。而公共空間是當今民主社會不可缺少的要素。要有一個普通公民能夠發聲、議論、交流的平台。公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要有一定的形式,比如在報刊上寫文章。

在中國歷史上,盛行了一種特殊文體,那就是散文、隨筆。這種形式深入淺出、雅俗共賞。它不像理論著作那麼抽象枯燥,又不像新聞報導那樣平鋪直敘。散文將個人情感、理性觀察、以及時事評論結合為一體。散文應當是公共空間的一個有機的、有效的部分。通過這個形式,每個普通公民都可以介入社會、成為「有機知識份子] 。

可是在現代社會,人們來去匆匆,生活的節奏快,少有心思坐下來寫散文、陶冶性情。張美君的散文集《寫在窗框的詭話》(The Uncanny on the Frame) 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作品。“窗框”是一個角度、一個視野。美君用她特有的角度觀察芸芸眾生、發出感嘆。

[…]

(全文見《字花》第46期,2013年11-12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