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論:尋找香港電影的獨立景觀

獨立電影的路途悠遠漫漫,險惡重重。在香港電影業減產轉型的今天,主流工業也上下求索,尋找生存的路徑,獨立電影人所走的路豈不是更崎嶇?香港的獨立及實驗電影由來已久,卻從未開展真正的電影運動。論者都一致認為本地的獨立電影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,於九十年代復甦。香港於六十年代透過電影學會引進十六米釐菲林及超八,那時候還未有政府資助,業餘製作者的興趣已萌芽。「第一影室」(Studio One)在1962年成立,主要成員是在港工作的外國人,後來「大影會」在1966年成立,其前身亦即「大學生活社」學生活動的「電影小組」,主辦放映、研討和座談等活動,並且推廣電影創作的風氣。一群愛好文學電影的青年是影會的成員,包括我們熟悉的羅卡、陸離、石琪、西西、金炳興和林年同等人,編輯撰寫《中國學生周報》,除了文藝創作和評論以外,還介紹西方著名的電影大師,締造電影文化國際化的視野,並為七十年代獨立創作的蓬勃景氣作開路先鋒。[…]
(原刊於《尋找香港電影的獨立景觀》,主編:張美君,香港:三聯書店(香港)有限公司,2010。)